回顧日本流行音樂史 (J-POP 1999~2008) 第六章 下


/ 偶像的偶像 不墜的樂團神話 / 下

Mr. Children - 在他們的音樂中看到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自己

沒有過多戲劇化的過程,和多數人一樣,我是透過《KURUMI》MV認識了Mr. Children,有別於B'z的狂野,南方之星的熱情,Mr. Children的歌不是一聽就上癮的類型,他們的音樂,細水長流,曲深意重,像極了一杯淡淡的好茶,在某一秒,某個當下,某首他們的歌就會忽然撞進你的生命裡。

從沒有到海外開過演唱會的Mr. Children,曾經在1995年造訪台灣*,但這傳說中的造訪,也有傳說中的不愉快(團員逛唱片行看到盜版),後來就再也沒有踏上台灣。雖貴為日本國民樂團之列,但若不是有在接觸日本流行文化,的確是不容易接觸到他們,我想其中一個原因應該是Mr. Children相當重視作品要100%原汁原味傳達給聽眾,所以成軍於1988年,出道超過30年的他們很少發行海外版專輯*,不願歌詞隨意被翻譯、被詮釋。我記得第一次去日本旅遊,就死命的非得到唱片行挖些日版專輯搬回家才過癮。

Mr. Children也常被許多偶像作為偶像地喜愛著,曾有一個畫面讓我難忘。日本年終時,會有許多電視台主辦音樂祭,台上台下當紅卡司雲集,我看的那年,Mr. Children除了新歌也唱了經典曲目Tomrrow Never Knows,鏡頭偶爾帶到台下,那些偶像們也跟著和著,眼裡充滿著愛意,是啊,Mr. Children無論在什麼場合,都是被作為偶像的偶像地仰望著。

1992年開啟合作的小林武史製作人,可說是Mr. Chilren的靈魂第五人,其所打造出來的唱片,在保有團風的原則下,可匯流於主流市場,也不會受限於流行樂團四大件,適時融入鋼琴、弦樂、管樂的編曲,加深聽覺的流行性。此外,包辦大部分詞曲創作工作的主唱櫻井和壽,歌詞使用不常見的漢字入詞是一大特色,除了愛情,更進一步觸及到親情、友情、人生等多元議題,這也是Mr. Children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。


沒有過度華麗的舞台、唱腔,雖然一路以來,外在造型難免改變,但Mr. Children的現場演出風格倒是數十年如一日,吉他手田原健一和貝斯手中川敬輔低頭靜默演奏著,彷彿他們自身就創造出一個小宇宙般,無論台下是一人還是一萬人都不會有改變。鼓手鈴木英哉是肢體語言最鮮活的團員,我以前常覺得他打起鼓來像猴子哈。而主唱櫻井和壽總是用最真摯的神情直面觀眾,他的聲音就像呼應團名般,時而像個稚嫩的少年,時而像個成熟的大人。好幾次,光是看到演唱會的畫面就流下眼淚,超越語言的音樂共感,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。

另外一提,櫻井和壽、小林武史及音樂人坂本龍一在2003成立的非營利組織《ap Bank》,主要參與環保和能源相關的社會議題,由ap bank衍生出來的《Bank Band》由前兩位組成,直到2010年共出了《沿志奏逢》三張翻唱專輯,以作為募款之用。2005年開始的ap bank fes是以《Bank Band》為首的音樂祭,選在每年夏天舉辦。為了呼應組織理念,音樂祭都選在大自然中舉辦,也倡導來訪樂迷在不傷害環境的下參與活動。音樂祭最大賣點是《Bank Band》和其它藝人共演,例如會出現櫻井和壽和飛鳥涼合唱這種夢幻場面,當然Mr. Children壓軸的演出仍舊是搶票主因,因此音樂祭而誕生的主題曲《to U》作為每年的閉幕曲由所有歌手一同合唱,那畫面真的太過美好。

SPITZ - 溫柔如棉花的低調國民樂團

考慮了一下,還是不想漏掉SPITZ,也許台灣聽眾不熟悉,但若問日本人心目中的國民樂團,除了上述幾團,SPITZ應該會常被提及。成立於1987年的SPITZ,也許商業合作的曝光率較低,導致記憶連結度不足,但音樂作品輸出穩定,也算是穩紮穩打地在音樂之路前進。我是在由松嶋菜菜子出演的生茶廣告第一次聽到他們的作品,短短幾句,旋律卻在腦海中揮之不去,這首歌就是《一定能飛向天空》,作為日劇白線流的主題曲,也是日本畢業典禮上常被點播的歌曲之一。SPITZ音樂風格相當溫柔,常覺得主唱草野正宗的聲音像極了柔軟的棉被,那種令人放鬆自在的感覺。

日劇主題曲回顧:

1992 同窗會:Mr. Children《Cross Road》

1994 青春無悔:Mr. Children《Tomorrow never knows》

1996 天使之愛:Mr. Children《無名的詩》

1996 白線流:SPITZ《一定能飛向天空》

1997 愛情遊戲:Mr. Children《Everything (It's you)》

1998 大女生日記:Mr. Children《無盡的旅程》

1999 三十拉警報:SPITZ《楓》

2001 西洋骨董洋果子店:Mr.Children《Youthful Days》插曲《喜歡你》

2004 Orange Days:Mr. Children《Sign》

2006 14歲媽媽:Mr. Children《印記》

2008 Code Blue:Mr. Children《Hanabi》

加碼放送

2008 ap bank fes :合演《to U》
看看這陣容有多過分:Mr. Children、小田和正、可苦可樂、柚子、AI、絢香、一青窈、平原綾香、大橋卓彌from無限開關、TERU from GLAY、飛鳥涼、Remioromen等,當年時空下看這演出真覺得有夠羨慕嫉妒恨。還有許多變態共演可以到Youtube上面挖。

*關於Mr. Children歌詞翻譯可參考《Mr. Children台灣非官方網》
*1996年及1997年發行的深海及BOLERO兩張專輯有給台灣福茂唱片代理
*1995年Mr. Children來訪紀實可瀏覽這篇珍貴的文章


回顧日本流行音樂史 (J-POP 1999~2008) 系列全文
第一章:回到起點,1999年前的經典日劇主題曲
第二章:天才少女大戰流行教主,宇多田、濱崎步和倉木麻衣
第三章:小室流派落幕R&B崛起,MISIA、小柳由紀鐵肺雙歌姬
第四章:五花八門淺草橋,早安少女組、化學超男子、EXILE由此誕生
第五章:由X JAPAN而起的視覺系樂團,月之海、GLAY、彩虹大團崛起
第六章上:偶像的偶像,不墜的樂團神話,B'z、南方之星
第六章下:偶像的偶像,不墜的樂團神話,Mr. Children、SPITZ
第七章:我們的少女時代,傑尼斯偶像車輪戰
第八章:百萬男聲篇,平井堅、福山雅治、森山直太朗
第九章上:群花盛開女聲篇,鬼束千尋、中島美嘉、柴崎幸、大塚愛
第九章下:群花盛開女聲篇,絢香、伊藤由奈、YUI、倖田來未
第十章:無限組合重唱篇,Kiroro、可苦可樂和日本有嘻哈
最終章:無限組合樂團篇,女主唱團、雙人團、男力團和後記

待續...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