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學習?淺談深度學習流程與工具
契機
約莫是2018年五月,一開始是從「公司知識管理」開始對於「個人知識管理」產生興趣,順籐摸瓜,很巧地上了知乎陳華偉老師的知識管理訓練課程,從此腦門大開,彷彿是將自己過去的學習方式進行整頓及再造。的確個人在學習路上總是靠著記憶力和反應力撐場,處理單一領域任務尚可,但若要進行跨領域、跨維度,甚而深入根知識再輸出個人認知及觀點時,就出現了巨大的鴻溝。我從這堂課一路延伸,又看進了「臨界知識」、「刻意練習」、「學習和研究」等相關書籍和資訊,一回頭發現這洞桶的有點大,便讓自己冷靜一會兒,直至今日才開始進行第一版的心得提煉。
目標:建立臨界知識(也稱心智表徵、知識晶體等)
1. 大腦中是一個又一個的主題城市,彼此用高速公路聯繫著
2. 串連資訊和資訊之間的關係,建立模型與框架,方為知識
創建自己的知識IPO閉環
Input:以解決問題為目標,進行資訊獲取及過濾• 資訊來源:書籍、專家、視頻/音頻教程、碎片化資訊
• 帶著問題和假設而來,去收集資料,問題比答案更重要
• 知道知識在哪裡,比知道知識是什麼更重要。from躍遷
知識的源頭必然是「資訊」,而資訊會被以不同的樣貌出現,在目前所知的知識管理專家建議中,一個知識性主題研究大致上會將資訊分為書籍、專家、碎片化資訊,而在接下來的發展,個人認為常被分類在專家中的「課程」,有機會進一步被拆為「視頻/音頻教程」。
所需技能:
• 如何搜尋?以這個時代來說,可能就是Google的能力
• 如何閱讀?詳參「如何閱讀一本書」
• 如何找到專家?可參考「精準提問」相關書籍,準備好了才能挖到寶藏
• 如何過濾資訊?可參考「躍遷-第三章:功利學習法 識別知識的源頭」
• 透過以上技能,建構屬於個人的信息來源體系
PIM:知識管理
• 分類歸納:建構自己的筆記本體系,別再讓資訊「只囤不用」
• 加工整理:細嚼慢嚥每一個過濾後資訊,可以的話,寫上心得
• 分析演繹:將資訊進行比較提煉,找到資訊的底層系統及迴路
要如何將「外在資訊」發展為「內化知識」,第一步必須經過「個人知識管理系統」將資訊進行系統性的分類歸納(大腦上架),有助於未來進行快速提取,過去的載具可能是筆記本,現在則可透過Onenote、Evernote等更智慧便利的軟體來完成大腦外包。但到了這個階段,還只能說是「把資訊整理好」要進展到「知識階段」則必須透過「輸出」來達成。
所需技能:
• 如何構建自己的筆記本體系?詳參「陳華偉-知識管理訓練營」
• 筆記技術:諸多技法可參考部落格「電腦玩物」
• 分析比較:MECE法則、XMIND思維導圖
Output:具體輸出及實踐
你以為你懂了,其實你不懂,因為不論知識還是經驗的獲取路徑,永遠都不是一條直線,而是一個實踐和理論的往復折線。在書寫答案的過程,本身就是一個自己梳理知識的過程。

Edgar Dale所提出的學習金字塔中,由淺至深分別為聽講、閱讀、視聽、演示、討論、實踐、傳授,而能將知識內化的是屬於討論開始的「主動式學習」階段,尤其深度學習專家皆認同,主動輸出是學習中最重要的一環,輸出的方式有工作實踐、寫作、演講、討論交流、以教為學等,從其中持續獲得反饋迭代自己的知識體系是最核心的要務。
所需技能:
• 費曼技巧:善用比喻手法,把艱澀理論用人話說出
• 模仿能力:選擇信息易獲得、資源可匹配的模仿對象
• 持續輸出:找到一個自己有可持續輸出的方式或平台
• 刻意練習:設定各種小型反饋,將以上技巧有目標的練習
以上的IPO學習閉環,每個小細節,盡量先找到頂尖的學習資料及對象,重質不重量,並持續摸索及練習直到找到「屬於自己的深度學習方式」,以慢為快,以輸出倒逼輸入,以領域推動切入,以交流帶動進步。
為什麼將深度學習的資訊源頭鎖定在中國?
人類獲取知識的方式從「線下」到「線上」到「無邊界」,存取知識的方式從「語言」到「書籍」到「數位網絡」。過去討論到深度學習的西方書籍,放到現今也未必適用。觀察中國,2016年被稱為「知識付費元年」,日活躍量超過2,000萬的問答平台「知乎」也一舉轉進知識付費領域,今人們透過社群平台的朋友圈東分享一則西收藏一條,各種資訊焦慮症也就前所未有的爆發。
有問題需要解決,必會有人跳出來解答,目前被公認的知識大神,例如:古典、成甲、蕭秋水、采銅,持續針對「如何學習」進行心得提煉。書籍部分,除了以上幾位,交叉比對知乎的討論串和豆瓣書評,核心鎖定書籍有:
• 古典-躍遷
• 成甲-好好學習
• 彩銅-深度學習的藝術(尚未閱讀)
• Josh Waitzkin-學習的王道(尚未閱讀)
延伸閱讀
• 理央周-資訊分析力
• Anders Ericsson-刻意練習
• Benedict Carey-如何學習
書籍部分特別推薦「躍遷」一書,是值得放在床頭一再閱讀的書籍,結構嚴謹、用詞精練、案例易懂、來源可考,幾乎沒有可以跳過的章節,碰到這種書真的會讓人為之振奮。其他書籍可採用跳躍式的檢視閱讀掌握重點即可。
教程推薦
• 知乎:陳華偉-知識管理訓練營
• 得到:許岑-如何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
• 得到:許岑-有效訓練你的研究能力
碎片化資訊
• 我覺得自己要學的東西非常非常多,但是不知道從何處開始,該怎麼辦? (討論串)
• 個人知識管理大全
• 如何構建你的知識體系
• 如何把學到的知識系統化,即知識管理? (討論串)
• 如何“以輸出倒逼輸入”加速自己成長?
深度學習屬於個人主題研究的一個章節,本文暫且做個小結,希望有機會持續交流,更新本文。
留言
張貼留言